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

原创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10月24日上午9点,杨振宁教授的告别式在八宝山大礼堂举行。同一天,清华大学在官网上宣布,杨振宁书屋及档案资料库正式建成启用。

10月24日上午9点,杨振宁教授的告别式在八宝山大礼堂举行。

同一天,清华大学在官网上宣布,杨振宁书屋及档案资料库正式建成启用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这场送别与纪念,为这位103岁逝世的物理学家画上了阶段性的句号。

告别式现场比预想中还要热闹,却又透着肃穆。从八宝山大礼堂的停车场开始就排起了长队,队伍沿着通往礼堂的道路延伸,密密麻麻全是人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有人手里捧着白色菊花,有人拿着打印的杨教授照片,大多沉默地往前挪动。

中科院的工作人员、清华大学的师生、还有不少其他领域的社会人士都来了,越靠近礼堂人越密集,后来的人只能顺着人群慢慢往前挤。

有记者在现场拍了照片,画面里连台阶上都站满了人,每个人的神情都很凝重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展开全文

这场送别是为了送别10月18日因病逝世的杨振宁教授。消息从那天传开后,各地的悼念活动就没断过,一直持续了好几天。

尤其是他生前长期工作的清华大学,校园里专门设了悼念点,来的人来来往往没断过,摆的鲜花都快堆不下了。

有位清华的博士生特意带着年幼的孩子过来,他蹲下来跟孩子说杨爷爷是很厉害的人,又跟身边人念叨,杨教授太让人佩服了,他的精神语言传下去,今天不是结束,是新的开始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清华大学选在告别式当天宣布书屋启用,显然是想用这种方式长久纪念他。

这个书屋在清华图书馆老馆的219室,里面摆着杨教授捐赠的书刊、手稿、字画,还有雕像这些东西。

书架上整整齐齐放着他的著作和藏书,展柜里的物理教学幻灯片手稿上,公式写得又有力又清晰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最让人动容的是,书屋一角还复原了他在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,家具和摆设都照着生前的样子来,站在旁边仿佛能看见他以前伏案工作的样子。

和书屋一起启用的还有个线上档案资料库,能查到四千多条他的论文、手稿、照片这些资料,全世界的人都能看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杨振宁对清华大学的意义远不止是一位教授。他既是清华的校友,更是实实在在重塑了清华物理学科的人。

上世纪90年代,国内的物理学科还在恢复期,像北京大学这些高校都在想办法追赶国际水平,清华也急需一个能牵头的人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1997年,75岁的杨教授站了出来,他借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模式,推动清华成立了高等研究中心,后来改名叫高等研究院,他自己当名誉主任。

那时候筹建这样的机构特别难,没钱没人没经验,杨教授从头抓,跑到香港和美国去筹钱,还自己注册基金会,甚至把自己的积蓄和美国的部分房产都捐了,连在清华工作的前期工资也一分没留全投了进去。

他还帮着定章程、找人才,把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、密码学家王小云这些顶尖学者都请了过来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对清华的学生来说,他还是个特别较真的好老师。2004年秋天,82岁的他主动给物理系和数学系八个班的两百多个大一新生上“大学物理”。

每周两次课,每次两个45分钟,连课间那五分钟休息时间,他都还在给围着他的学生答疑。

当时不光清华的学生抢着听课,全国好多高校的物理老师都特意赶过来,在旁边的教室看直播学他讲课的方法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后来他还把自己珍藏的大量研究资料、手稿,还有好些珍贵的字画、雕像都无偿捐给了清华,这些东西现在都摆在书屋里供人参观。

杨教授走了,最难过的应该是他的妻子翁帆。两个人一起生活了快二十一年,这段跨越年龄的婚姻一直被很多人关注,大家都说这是灵魂凑到了一起,互相成全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杨教授逝世后,翁帆在媒体上发了篇短文,里面写着“有他多年的陪伴,我何其有幸”。

这话里的意思很明白,不只是她陪着杨教授,杨教授也陪着她,两个人是彼此的依靠。

她之前也跟人说过,和杨教授在一起的日子特别纯净,自己就像待在象牙塔里一样踏实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告别式上,翁帆作为家属代表站在前面,穿一身素色衣服,脸上没什么表情,偶尔跟身边慰问的人点头示意,看得出来情绪很沉重。

除了翁帆,这场告别式还有两个地方被大家悄悄讨论。一个是杨教授的最终安葬地,好多人猜会不会就在八宝山公墓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要是这样的话,他就能和好朋友邓稼先长眠在一块儿,也算实现了当年“千里共同途”的心愿。

另一个是来送别的名人,毕竟杨教授是世界级的物理学家,又一直心系国家,来的人肯定不止学界的。

现场确实看到不少熟面孔,有以前和他合作过的科学家,还有一些长期关注科教事业的社会人士,每个人都走得很慢,生怕漏过什么似的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能让这么多人记挂,根源还是杨教授一辈子的成就。

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,35岁那年和李政道一起提出“宇称不守恒”理论,推翻了物理学界多年的固有认知,第二年就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但这还不是他最厉害的贡献,1954年他和米尔斯一起提出的“杨-米尔斯规范场论”,后来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,现在物理学家研究希格斯粒子、做粒子对撞实验,都要用这个理论的语言,有人说这和麦克斯韦方程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一个级别的物理学基石。

还有他提出的“杨-巴克斯特方程”,给统计物理和数学研究打开了新路子,现在量子计算里的拓扑量子比特研究都离不开这个方程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这些成就放在全世界都是属于顶尖的,但是他的心里一直装着国家。上世纪70年代,他就主动找复旦大学的谷超豪团队合作研究规范场理论,把国际上的最新研究动态带了回来,帮助国内学界打开了和世界交流的窗口。

后来筹建了高等研究院,也是看准了国内基础研究急需突破的时机,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搭建平台。

以前还有人对他有误解,直到他逝世后媒体陆续报道这些事,大家才明白他一辈子都在践行科学报国,学术能力和家国情怀一样让人敬佩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告别式结束后,清华的杨振宁书屋成了新的悼念点。从10月19日试开放到现在,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,有清华的师生,有外地赶来的物理爱好者,还有中小学组织学生集体过来。

留言簿上写满了“先生千古”“精神永存”这样的话。

原创             翁帆现身告别式!穿素衣显憔悴,众人最关心:能否与邓稼先为邻

工作人员说,每天闭馆后都要花不少时间整理展品和留言本,生怕弄坏了这些珍贵的东西。

现在再提起杨振宁,大家想起的不只是那些复杂的物理公式,更多的是他82岁还站在讲台上的样子,是他为了筹经费四处奔波的背影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xingpark.com/47410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