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

原创 安世遭荷兰“速冻”,闻泰科技惊魂

文/每日资本论荷兰,奈梅亨市(Nijmegen),每年10月,这里潮湿多雨,时不时刮起的西北风,提醒过往的人们,这里是寒冷的北欧。但比天气更残酷的是,荷兰已经成为破坏全球化的黑手。


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化征程中,如何应对开放与封闭的博弈,如何在坚守技术初心的同时规避地缘风险,将是所有中国科技领航者必须解答的时代命题。

文/每日资本论

荷兰,奈梅亨市(Nijmegen),每年10月,这里潮湿多雨,时不时刮起的西北风,提醒过往的人们,这里是寒冷的北欧。但比天气更残酷的是,荷兰已经成为破坏全球化的黑手。

10月12日,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,闻泰科技)公告称,荷兰政府9月30日发出指令,要求冻结闻泰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,对资产、知识产权等进行调整,为期一年。同时,荷兰企业法院即时生效了包括暂停张学政作为安世半导体CEO的职务职权在内的几项紧急措施。

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裁决书显示,闻泰科技通过香港裕成控股持有的安世股份(仅保留 1 股)被交由第三方托管,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非执行董事空降管理层。闻泰科技暂时失去对安世半导体控股享有的股东权利(如治理权和投票权等),公司对安世的控制权暂时受限,公司作为股东的经济收益权仍不受影响

作为源自飞利浦 1920年代真空管业务的老牌企业,安世半导体如今是全球最大的二极管和晶体管制造商,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欧洲汽车工业及消费电子产品领域。其中,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量全球第一、ESD保护器件全球第一、小信号MOSFET全球第一、车规级功率MOSFET全球排名第二。2019年,闻泰科技斥资268 亿元收购安世半导体,作为其的核心资产,过去五年贡献了1.3亿欧元荷兰企业所得税,支撑起公司千亿市值的半壁江山。

这场突如其来的“速冻”令中国企业界震动,也给全球化贸易敲响了警钟——开创欧洲以“供应链安全”干预中资控股企业先例,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区域化重构。这或将导致大众、宝马等车企芯片供应紧张,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超30%;而安世半导体(中国)存在产品断供情况。

资本市场的反应立竿见影。10月10日开盘,闻泰科技股价应声跌停,直到10月15日经历两个跌停板后才勉强止跌,较事件前市值蒸发超百亿。东方财富股吧里,投资者的焦虑与分歧交织:有部分网友哀叹“五年布局一朝梦碎”,也有技术派分析 “216 亿商誉减值风险才是真凶”,更有乐观者期待“国家层面介入破局”。

展开全文

最新消息是,中国半导体协会也于14日公开发声,声明中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明确表示对此次事件的关注,并反对滥用“国家安全”概念、对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实施选择性和歧视性限制的做法。

但对于闻泰科技来讲,在争取合理合法的权益之外,也要认真考虑一下,一旦失去安世半导体后怎么办?

原创             安世遭荷兰“速冻”,闻泰科技惊魂

普通投资者对于闻泰科技或许还有些陌生,但其创始人张学政在科技圈里早已名声显赫。1975 年出生的张学政,广东梅州人,2006 年他以10万元创办了闻泰通讯。这位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创业者,早年在深圳华强北的街巷里,他扛着电脑逐个商户推销主板设计方案,首款产品W100就销售火爆,与展讯合作的双卡双待主板更拿下TCL、波导等大厂订单。

2008年行业寒冬成为关键转折点。张学政果断从主板设计转型手机ODM制造,投建自动化生产线。2013年,其承接红米手机代工订单的决定堪称神来之笔,单款产品销量超亿部,推动闻泰坐稳全球最大智能手机ODM厂商宝座。但ODM业务低毛利率始终是张学政的心病,2017年借壳中茵股份登陆A股后,他开始谋划向价值链上游进军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安世遭荷兰“速冻”,闻泰科技惊魂

2018年,张学政将目光投向了荷兰安世半导体。这场被业内称为 “蛇吞象” 的并购采用 “两步走” 策略:先联合联集成电路、格力电器等资本以114亿元收购安世上层基金LP的份额,再于2019年通过发行股份加现金支付合计199亿元,最终以268 亿元总价拿下98.23% 股权,创下当时国内半导体最大跨境并购纪录。

并购后的整合一度展现奇效。闻泰科技净利润从2018年的6101万元,飙升到2019年12.24亿元。从2019年至2023年,闻泰科技净利润累计超89亿元,支撑闻泰科技市值突破千亿。但很快安世就被盯上了。

2021年7月,安世以6300万英镑收购英国车规级芯片企业NWF,试图布局IGBT产能,却触发英国《国家安全与投资法》的追溯审查。尽管安世提出放弃敏感业务、接受政府共管等妥协方案,仍被迫在2024年以1.77亿美元将NWF出售给美国威世。这场拉锯战成为此次荷兰危机的预演。

不过,细心的投资者或会发现,闻泰科技高速扩张的后遗症已经开始显现。2024 年,闻泰科技年报显示,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 28.33 亿元,较上年盈利 11.81 亿元同比骤降 339.83%,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32.42亿元;而且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同比负增长。

2024年12月,闻泰科技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,闻泰科技产品集成业务遭遇客户信任危机,新项目获取受阻,导致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减记,相关商誉发生减值。财务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中报,公司商誉价值高达214.98亿元。

换言之,未来,闻泰科技仅需10%的减值比例就会对其业绩产生重大冲击。敲黑板!而安世半导体若持续失控,这笔商誉将成为压垮业绩的巨石。

回顾发展历程,闻泰科技的扩张脚步从未停歇。在半导体业务之外,公司先后切入产品集成与光学模组领域,形成 “三驾马车” 格局。但快速扩张导致资源分散,2024 年亏损主要集中在产品集成业务,而光学模组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。

显然,闻泰既想做芯片设计,又要搞制造代工,还要布局终端集成,战线过长使其在每个领域都难以建立绝对优势。当然,也不能说闻泰就完全不对,毕竟,若真的拿下了NWF,其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应该会有较大发展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安世遭荷兰“速冻”,闻泰科技惊魂

但不能不说,企业并购尤其是海外并购,必须要将政治风险等意外情况考虑在内,否则一旦发生变故,对企业发展冲击就会较大。对于闻泰来讲,出海收购并没错,问题就在于步子大,但风险意识较弱,而且企业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同比负增长,以及2024年的亏损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,并购并非万能药方。

眼下,闻泰科技最重要的还是要争取拿回安世。值得一提的是,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10月14日公布的法庭文件提供了关键线索:今年6月美荷外交会晤中,美方明确要求安世“更换中国籍 CEO”,甚至暗示最终目标是“中资撤资”,所谓“管理缺陷”实为满足美国制裁要求的借口。这一发现为外交介入提供了有力依据,也揭示了事件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本质——中美科技战的延续,而荷兰充当了美国的爪牙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安世遭荷兰“速冻”,闻泰科技惊魂

从目前情况来看,闻泰科技要拿回安世的关键还是在中美科技战层面。在期待好结果的同时,也要做好“失去安世”的最坏打算。首先是,重回ODM代工老路看似稳妥,毕竟闻泰曾凭借红米订单创造过辉煌,但行业环境已今非昔比。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,头部品牌纷纷自建产能,ODM行业毛利率已跌破2%,难以支撑公司超735亿元的年营收体量。

坚持车规级芯片路径虽充满挑战,却更符合产业升级方向。闻泰已在该领域积累一定基础、市场调查机构Yole Group预测,到2029年全球功率SiC器件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,若能抓住这一机遇,闻泰或有望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从华为孟晚舟案到安世半导体被冻结,一系列事件揭示出中企出海面临的新型风险。西方国家对中国资本的“技术审查”已从并购阶段延伸至运营阶段。这些案例警示出海中企,需对地缘政治风险有充分预估,并在敏感领域设立“防火墙”,避免核心技术过度集中于地缘政治高危地区。

更提醒中国半导体企业,在出海的同时必须筑牢国内产业链根基,加强自主可控技术研发,避免重蹈 “海外资产被卡脖子”的覆辙。这场危机终将落幕,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化征程中,如何应对开放与封闭的博弈,如何在坚守技术初心的同时规避地缘风险,将是所有中国科技领航者必须解答的时代命题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安世遭荷兰“速冻”,闻泰科技惊魂

【文章只供交流,并非投资建议,请注意投资风险。码字不易,若您手机还有电,请帮忙点赞、转发。非常感谢】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xingpark.com/45478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