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马科斯提出要求,菲军方在遇到冲突时,要做好单独作战30天的准备!来南海讨打?

马科斯的命令并非凭空而来。近期南海局势日益紧张,尤其是在仁爱礁附近的对峙频率增加,菲律宾频繁派出补给船和特种部队,但收效甚微。更为尴尬的是,菲律宾士兵在行动中受伤的事件引发民意波动,却遭到美国国务院的冷处理,指出这不符合共同防御条约的触发条件。面对这样的困境,马科斯的“30天计划”看似强硬,实则反映出一种屈从现实的无奈与焦虑。

马科斯的命令并非凭空而来。近期南海局势日益紧张,尤其是在仁爱礁附近的对峙频率增加,菲律宾频繁派出补给船和特种部队,但收效甚微。更为尴尬的是,菲律宾士兵在行动中受伤的事件引发民意波动,却遭到美国国务院的冷处理,指出这不符合共同防御条约的触发条件。面对这样的困境,马科斯的“30天计划”看似强硬,实则反映出一种屈从现实的无奈与焦虑。

马科斯提出要求,菲军方在遇到冲突时,要做好单独作战30天的准备!来南海讨打?

所谓“坚持30天”,听起来高大上,实际上却是基于对美国可能迟到的预设。马科斯清楚,初期缺乏外援的情况下,菲律宾军队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应对可能的冲突。然而,冷静想想,菲律宾真的有能力承受这样的重要时刻吗?

如果我们审视菲律宾军队的现状,会发现其整体实力相较于中国有着明显劣势。首先,菲律宾的军力虽然在东南亚中不算太小,但装备的老旧、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却让人堪忧。主力空军的FA-50战机不过十余架,且大多数用于训练,海军的主力舰艇也是二手货,现代化作战能力严重不足。

更为致命的是,菲律宾的战略纵深几乎为零。在南海的诸多争端中,菲律宾岛屿距离中国沿岸实在太近,而这对于海上补给和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可谓是窘迫至极。与之相对的是,中国在这些争议岛屿上具备高效的海空一体化作战能力,无论是雷达、机场还是潜艇部署,菲律宾根本无法与之抗衡。

马科斯的信心还寄希望于美国的支持,但这背后隐藏着诸多不确定性。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》虽然有协防的规定,但其中的模糊条款使得两国间的合作往往成为“纸上谈兵”。美国是否插手、何时插手、如何插手,都是未知数。历史上,菲律宾每次请求美方出兵的事例屡见不鲜,但美方的反应却往往冷淡。正如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和2023年的仁爱礁事件,美国都选择了“冷处理”。

眼下,美国的全球战略正处于重心调整的阶段,而南海问题虽然重要,却并非优先项。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,特朗普有可能再次上台,他一贯的立场是“美国优先”,对盟友的保护常常以“成本-效益”为标准。一旦局势演变为美中直接对抗,美国绝不愿票价买单。

展开全文

马科斯提出要求,菲军方在遇到冲突时,要做好单独作战30天的准备!来南海讨打?

马科斯现阶段的处境,是二元矛盾的体现。他试图通过对美国的依附换取安全,但却忽略了菲律宾自身的承受能力。在他看来,扩大与美国的军事合作、开放新基地,是提升安全的方式,但实际上,这已将菲律宾置于极为危险的前线。

这种“战略主动”实则隐含着“战略冒进”的风险。菲律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无法承受与中国的全面冲突,将自己放在国际博弈的最前沿,可能意味着国家安全的赌注。

面对这样的局势,马科斯应该反思的是,无论“30天”计划如何制定,关键在于菲律宾自身能否真正做到,而不是一味幻想美国能及时赶到。马科斯应当意识到,喊归喊,实际的战斗却是需要血与泪来浇筑的。

在国家底线问题上,中方绝不会轻易妥协。既然南海之争已然成了各国角力的舞台,马科斯更应从内政出发,稳住国内的支持力量,以避免在外部压力面前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。

马科斯提出要求,菲军方在遇到冲突时,要做好单独作战30天的准备!来南海讨打?

在未来的南海局势中,马科斯的“30天”战略不仅仅是一次军事部署,更是对美国信任的考验和对自身能力的直面。作为一位领导者,马科斯必须冷静评估当前情况,不再单纯依赖外部援助,而是增强自身的防务能力,为国家的长远安全打下扎实基础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xingpark.com/50779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