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克希德·马丁总裁吉姆·泰克莱特亲口承认,2024年中国生产了超过100架歼-20,而美国F-35产量为156架。乍看美国还领先,但细看就发现玄机——F-35产量近一半要分给十几个盟国,美国海空军自己一年只能拿到七八十架。反过来中国歼-20产能全部内销,一条心壮大自家空军。这么算下来,中美隐身战机实际年产能差距只剩三四十架,而且歼-20产能还在涨,照这速度总产量突破1000架根本不是问题。
歼-20能有这速度,靠的是成飞脉动生产线玩得出神入化。5条生产线24小时运转,数字化工厂把单机制造成本压降30%,全国产化供应链从钛合金锻件到涡扇-15发动机全部自主解决。反观美国,F-22生产线2011年就拆了,重启要花300亿美元。F-35虽然搞全球代工模式,但自家供应链空心化严重——阿拉巴马州钛合金厂改行造高尔夫球杆,密歇根隐身涂层车间转型生产手机壳。五角大楼催货还被供应商顶回来:“要不您去中国买稀土?”
数量上碾压只是表面文章,歼-20真正让美军头疼的是体系化作战能力。双座型歼-20S后座飞行员面对六块大屏,手指一划就能调度12架攻击-11无人机。去年台海演习,歼-20S带无人机编队玩“移形换位”战术,电子战模块实时切换频率,30秒锁定海上移动目标。当场观看的美军军官脸色发青:“我们的忠诚僚机项目还在实验室磨蹭呢!” 这套体系搭配空警-500预警机和歼-16D电子战机,形成470公里外捕捉F-35、电磁干扰覆盖数百公里、霹雳-17导弹400公里外点名的“黄金三角”。前太平洋司令哈里斯直接感叹:“和这种体系交锋?纯粹自寻死路。”
现在中国连六代机都亮出来了!成飞三发菱形翼和沈飞双发拉姆达翼两型验证机早就上天试飞,传闻歼-36能在三万米高空飙到6马赫,上海飞旧金山只要两小时;歼-50机体表面超材料涂层让雷达反射面积比A4纸还小。对比美国六代机NGAD项目还在PPT阶段吵架,2025年只拿到35亿美元拨款,“连歼-36起落架都买不起”。更夸张的是西北靶场还有“玄穹-7”七代验证机成功首飞,氢氧爆震发动机喷出16马赫尾焰,能冲出大气层打卫星再回头揍航母。
美国空军现在真是焦头烂额。F-22维护成本是F-35的3倍,出勤率只有2/3,隐身涂层在沙漠高温下会开裂脱落,只好调回本土“疗养”。F-35缺氧故障频发,能作战的不到一半。B-2轰炸机每飞1小时就要50小时维护。太平洋空军司令帕帕罗气得拍桌子:“数量被压制,性能也被全面碾压!”
中国空军二十年逆袭的关键就在产业链——全国300家军工企业协同作战,涡扇-15发动机量产解决“心脏病”,生产成本只有F-35三分之一。这种全链条国产化让体系没有外部依赖,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酸溜溜称这是“军备陷阱”,智库却直言:“中国战机研发型号超全球总和,这场竞赛我们追不上了。”
如今西太平洋剧本彻底改写。二十年前美军侦察机还敢贴中国海岸线晃悠,现在关岛基地都得往后撤。当年“歼-8换F-22”的段子,如今成了美军教材里一声长叹:“他们只用了二十年,走完我们半个世纪的路,还是换道超车。”